您好,欢迎来到仪器交易网!手机版|本站服务|添加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仪器交易网 >资讯 > 会员报道 > 我国成功研制小口径陀螺测斜仪 填补国内空白

我国成功研制小口径陀螺测斜仪 填补国内空白

时间:2016-05-27 点击数:869

【导读】近日,中国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惯性)自主研发的小口径陀螺连续测斜仪在江汉油田顺利通过客户验收。这是陀螺测斜仪在我国首次实现小井眼全连续测量,该产品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可以实现自主寻北、连续测量的小口径陀螺测斜仪,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代表了国内陀螺测斜领域的最高水平。


  随着我国陆上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小井眼钻井及老井侧钻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航天惯性的陀螺连续测斜技术虽处于国内领先,但是一直受限于传感器尺寸,无法满足小井眼测量的需要。而国内可用于小井眼测量的陀螺测斜仪只能进行点测量,测量井眼轨迹耗时长,所测资料的完整度有限。
一边是我国能源开采的迫切需要,一边是国外小直径陀螺连续测斜仪关键技术的垄断。“启动小口径陀螺测斜仪的研制工作!”2015年初,航天惯性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这个重要决定。
对于进入石油装备制造业30多年,自主研发出连续测斜仪、无线随钻测斜系统、陀螺测斜仪等产品,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的“老字号”企业来说,研制小口径陀螺测斜仪岂不是手到擒来?
答案并非如此。航天三院惯性公司总工程师岳步江详细解释了其中的难度,小口径陀螺连续测斜仪是一种先进的井深轨迹参数连续测量系统,具有精度高、使用可靠、装配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与现有产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产品外形尺寸的小型化上——外径由Φ89mm缩减至Φ48mm。这种缩减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中,核心传感器技术首屈一指。
凭借在惯性技术领域厚重的积淀,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陀螺传感器的技术进步为产品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保证传感器数据高可靠度、高精度采集的同时,33所成功实现了传感器的小型化。此次研制工作的成功,也进一步支撑了航天惯性“一轴两翼”的研发格局,“一轴”为旋转导向系统,“两翼”为随钻陀螺测量系统和高温无线随钻测斜系统。如今,有了小口径陀螺测斜仪这把“金刚钻”,航天惯性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新的“瓷器活”。
近年来,我国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对以天然气及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国内同类产品均无法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进行相关作业,而航天惯性研制的小口径陀螺测斜仪可以用于水平井测量。航天惯性今后将积极寻求相关市场机会,进一步拓展该产品应用范围。

上一篇:物联网蓬勃兴起 推动传感器技术发展

下一篇:我国在基因测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交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交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交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