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仪器交易网!手机版|本站服务|添加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仪器交易网 >资讯 > 市场前沿 > 新型红外光探测器实现性能升级 为科技创新提高新高度

新型红外光探测器实现性能升级 为科技创新提高新高度

时间:2016-05-23 点击数:1194

【导读】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罗林保教授领导的微纳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首次将重掺杂金属氧化物这一新型表面等离子材料应用到红外光电探测器中,有效解决了现有元器件光吸收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新型红外探测器在响应度、探测率、响应速度等方面性能的大幅提升。这一成果日前发表在光子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激光与光子学评论》上。


  现有红外探测器采用贵金属纳米结构作为表面等离子体材料,通过金属纳米颗粒散射等方式提升光电子器件对入射光的吸收能力。由于贵金属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位置通常在可见光范围内,目前表面等离子增强型器件主要局限于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电探测器。
  罗林保团队开创性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重掺杂的氧化铟锡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材料,并将这类材料应用到纳米红外光探测器中。器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结构优化的器件在1550nm(通讯波段)的光吸收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对应的响应度与探测率也有大幅的提升。同时,这种器件对频率高达1兆赫兹的光信号仍然具有优异的响应能力,其响应速度可以达到450纳秒,远优于现有纳米红外光探测器。
  “这一新型材料能够有效解决红外探测器的探测波长与传统的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材料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的能量匹配问题。它不仅在常用通讯波段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中锡的掺杂浓度,实现其他波长红外光的有效探测。”罗林保介绍,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的相关理论,发展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新型高性能表面等离子体光电子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有红外探测器采用贵金属纳米结构作为表面等离子体材料,通过金属纳米颗粒散射等方式提升光电子器件对入射光的吸收能力。由于贵金属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位置通常在可见光范围内,目前表面等离子增强型器件主要局限于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电探测器。
  罗林保团队开创性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重掺杂的氧化铟锡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材料,并将这类材料应用到纳米红外光探测器中。器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结构优化的器件在1550nm(通讯波段)的光吸收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对应的响应度与探测率也有大幅的提升。同时,这种器件对频率高达1兆赫兹的光信号仍然具有优异的响应能力,其响应速度可以达到450纳秒,远优于现有纳米红外光探测器。
  “这一新型材料能够有效解决红外探测器的探测波长与传统的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材料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的能量匹配问题。它不仅在常用通讯波段实现了性能的大幅提升,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中锡的掺杂浓度,实现其他波长红外光的有效探测。”罗林保介绍,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的相关理论,发展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新型高性能表面等离子体光电子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海南近年投入1000多万元更新实验室设备

下一篇:电力电缆的生产流程大揭秘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交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交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交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